双创发展论坛在杭召开 众创空间的未来会是怎样?

浙江在线  2016-10-28

5.jpg

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

浙江在线·浙商网10月28日消息(见习记者南希) 双创的热浪在翻涌。28日,2016中国双创发展论坛(杭州峰会)在杭州博览中心召开。

“每次到杭州,我都能感受到创业的激情和热度。”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一句开场白,直接点赞了杭州的创业氛围。

双创空间蓬勃发展

双创的热浪不仅在杭州翻滚,这场烈焰已经点燃了中国各大主要城市。

“截止2015年,全国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的众创空间多达2300家,而这个数据在今年可能会翻倍。”

陈晴介绍,目前中国出现了四个创新圈,以北京、天津、山东为主的环渤海创新圈,以上海、杭州、宁波、江苏为主的长三角创新圈,以深圳、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创新圈,以及以成都、重庆为主的创新圈。

“与北京中关村、深圳创客不同,杭州的亮点在于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19个特色小镇。这些特色小镇形成了行业集聚,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低成本、便利化的创业服务。”

巧合的是,陈晴“点赞”的梦想小镇在她说这句话的四个小时前,刚刚举行了梦想小镇第二期工程(创业大街)启动仪式,有4.3万方的空间为创业者放飞梦想。

截至今日,这个发展不过2年的创业小镇已落户创业项目780余个,集聚创客7400名,形成了一支以“阿里系、浙大系、海归系、浙商系”为代表的创业“新四军”队伍;累计入驻金融机构470家,集聚管理资本逾1160亿元。其中,80多个创业项目获得了百万元以上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,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。

“正是这些众创空间为创业提供了落脚点,促进了创新创业孵化链条,培育了互联网+为核心的新型业态,并促进了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。”陈晴说。

根据统计,这2300家众创空间服务了15万个创业团队和企业,实现就业50万人,其中解决了18万大学生就业问题。

下沉到县域 孵化也有连锁品牌

6.jpg

  楼友会创始人李艳萍做分享

陈晴在主题演讲中表示,未来国家科技部将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、服务化、特色化发展,实现众创空间的错位发展。

针对陈晴提出的众创空间错位发展的想法,楼友会已经在实践了。

楼友会是由颐高集团投资的众创空间,其创始人李艳萍表示,目前楼友会正在构建全国双创高速网,让众创空间开上“高速道路”。

“经常有人问我,现在众创空间是不是太多了?我的回答是,一二线城市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多了,但县级城市还太少。”李艳萍说,楼友会看到了县域的蓝海,认为通过县域实现众创空间的下沉是未来双创趋势。

然而,如何服务好县域众创空间,这似乎是一个难题,人才和资本似乎更青睐一线城市。

“激活、连接、整合。”李艳萍干脆地提出三个关键词,“就像安吉余村有毛竹、有旅游资源,通过互联网激活区域特色产品,再利用全国范围内连锁化的众创空间突破县域的物理空间,把资源带到县域。”

目前,楼友会在14个省份33个城市打造了42个众创空间,融资额达到8.72亿。

“众创空间的物理空间并不重要,关键是它背后专业资源运营机构,也能够不断帮创业公司连接外界,对接资源。”

楼友会并不满足于现在42家众创空间的成绩,未来,他们的连锁化还要撒更大的网。

“单个项目所聚集的资源非常有限,大家能够跟你合作的点非常有限。只做一个众创空间的时候,企业与外界能够产生的交集非常少,资源也无法流入。所以连锁化在规模上对众创空间意义非凡。”

此外,李艳萍透露,凭借密集的创业网络,楼友会正在打造创业平台大数据,希望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服务。